这是 科研写作研究所 的第 3134 篇原创文章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使用其他学者的观点或者经典理论作为文章中的理论或现实支撑,是较为普遍且重要的事情。很多论文作者在面对这些文献时将能够“为我所用”的信息提取出来成为了一件较为头疼的事情。令其头疼之处很大一部分在于一种没有安全感的意识:可能会觉得我需要把这些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了解这篇文章的所有内容之后,才能“有资格”提取出我需要用到的信息,或者才能够安心地为己所用。这种情况虽然可以使得自己“安心”,但却使得整体写作效率降低,拉长写作战线,一定会让自己身心俱疲。除此情况之外,还有一些新手作者确实在面对这些文献时束手无策,究竟要如何提取才能高效率且精准地把必要信息提取出来,这无疑是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面临的障碍之一。实际上,无论是新手作者还是求安心型作者,都未能掌握快速压缩原始文献的方法。以至于在看到一篇文献或者有关于经典理论的著作时,不知道从文献的哪些方面下手,只能从头看到最后。若是期刊文献还尚可,若是一本著作,则可能真的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了。因此,对于手边可以“为我所用”的原始文献,作者们都要学会压缩的方法。

在人文社科类研究方法丛书之一——《十大文献综述:妙理与实例》中,有提到六种综述方法,即摘、编、述、缩、并、写。此书虽是侧重于论文文献综述和综述类研究论文,但本文所介绍的六种方法实质上仍强调的是论文中引文与原始语料之间的关系。因此,这六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综述,还适用于一般的文献引用。本文将着重介绍第四种方法“缩”。

何为“缩”?缩,即压缩或浓缩,是为了减少文献中无用的信息,能够将原始资料上万字的资料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加以压缩,提高信息密度。文中言,“缩能将文献写薄写精,以求量少质高,内容与结构力求保障文献的逻辑性,而内容缩减为文献篇幅的几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因此,对于“缩”的要求则是在提取出质量水平较高的信息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保障内容与结构的逻辑性与原始文献相一致。而关于“缩”的单位有句、句群、段、节、篇、章,缩的基本单位为段。在进行压缩文章之时,可以以各个压缩单位为基准进行信息的提取,这便在最初的思路上了解决作者从头看到尾的低效困境。因此,按照压缩单位,将压缩原始文献的方法分为摘要摘录法、纲举目张法、抓关键词句法、内容概括法,下文将以诸多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范文为例,对其依次进行介绍。

一、摘要摘录法

顾名思义,该方法主要用于对论文的摘要内容、著作内容提要的直接再次摘录。一篇学术论文的摘要和著作的内容提要已是作者对书文内容加以浓缩的结果,呈现的较为完美的摘要形式必定是将文章或著作的结论或观点加以概述,因此若是该观点恰好能够支撑你的文章中的观点,则可直接完全借用,或者据己所需从中再次摘取,由400左右的内容中选取几十甚至一两百字。如下文示例。

原文:

引文:

原文出自“公私反转: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实践机制”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当代社会之下中国公私道德关系。在前言的文献梳理部分,作者需要梳理有关公私德之辩的相关研究,而此时不得不涉及到文献观点的引用,学者们关于公私德之辩有何观点?则需要找到相关的文献。作者通过知网的关键词搜索便能轻而易举找到相关文献资料。而其中之一即题为“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与流弊”的文章中主要探讨的是公德与私德的关系。该文着重梳理了近代学者以及现代法律政策中的公私德的看法与规定,总结了公私德的关系。而若是执着于将引文将近三万字的文章读完再去提取文献的整体观点,则无疑加大了工作量,做了没有必要的工作。此时,便可以浏览文献摘要中是否有文献观点呈现,便可以直接把引文作者自己从全文概括出来的观点直接借用即可,或者在表述上进一步压缩精炼。因此,可以看到,原文中所呈现的“公私德之辨”也许根源于中国自近代以来重政治公德,轻个人私德,以致“政治公德、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之间失去应有的平衡”,实际上便是对引文摘要中的观点处的内容的压缩与借用。这一方法实际上在文献综述或者寻找相似或相同观点支撑时,是最好用也最实用的方法。

二、纲举目张法

纲举目张意为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带动一切。而对应在论文写作中的主要环节可以理解为论文的结构框架,因为论文的结构框架支撑起文章最主要的论证过程部分。论文的结构框架一般情况下由正文的各级标题即目录部分所组成,文章的各级标题实际上是思想的交汇点,或是思想的小结。用更适合论文写作的话术来说,正文的标题较多情况下呈现的是文章的脉络或观点,这些标题连在一起,便是将散状的节点炼成较为简明的思想网络,成为文献全文的浓缩,总之,正文的各级标题可以直接用来组织文章的基本内容。因此作者们可以根据文献正文的各级标题进行压缩。

原文:

引文部分框架:

原文则是运用扎根理论这一方法来研究导游污名的形成机制,原文的作者在文献综述部分进行了有关于其他职业群体职业污名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现状呈现,其中在涉及到有关于城管的部分时,作者则引用了“城管污名化的形成机理与去污名化的路径探析”这一篇文献。该文章呈现了城管污名化的表现形式、形成机理以及去污名化的路径选择。而该文章的结构框架也较为清晰,三个部分的各级标题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整个文章论证过程的脉络思路和观点所在。因此,原文作者便轻而易举地从引文文献的结构框架中获取了较为重要的关于污名化表现形式的观点即公众“对城管形象的认知偏差、对城管执法的消极应对、对政府立信的不良辐射”,便直接提取出来为己所用。若一篇文章的摘要写得较为凝练,文中的较为细节化的观点未在摘要中有所涉及,便可以从文章的各级标题所压缩的信息出发,获取与自己的文章联系较为密切的观点所在。

三、抓关键词句法

抓关键词句则是至抓住文献中的关键和要点,提炼出文献的要点,以选出最有意义的关键词或句作为“缩”的基础。也即,抓住并提取文献资料中的最关键信息,这便已经是压缩的第一步骤了,而后便是组织这些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的寻找也并非盲目,可寻找规律,例如文章每部分的段首或者段尾便是主题句或总结句,这便是抓关键词句法的最重要规律所在。作者们也可以着重关注段落中的段首和段尾位置。

原文:

引文:

仍然是导游污名的形成机制这篇文章,在文献综述部分,作者详细梳理了另外一篇文章关于高声望职业的污名形成机制。而对应到引文中,若是要较为详细地梳理该文章的观点,则摘要并不一定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标题仅是“形成机制是什么”的宏观性观点,而具体的观点是什么,还是需要回到文章内容中去。而这时怎样有效且高效地提取出观点呢?则可以看这篇文章标题之下内容的段首和段尾句。例如在引文的3.1部分,首先小标题显示出事件的起源和传播是高声望职业污名形成的关键之一。而事件的起源包括什么,有哪些传播方式,这些关键信息则需要从原文中获取。这时候,每个段落的段首位置首先呈现了这些关键信息,则完全没有必要继续阅读下文的信息,便可以直接提取出直接经验、媒体影响或社会互动这三个关键信息。若想要在文献中提取观点或信息,且其未在摘要中有详细体现,标题中的信息也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之时,便可以从段落中的主旨句或总结句出发抓取关键词句。

四、内容概括法

该方法一般用于压缩段或句群。有时候需要提取的信息仅仅是文献中观点的一部分,或者是文献中某几句话、某一个段落中的核心信息,此时该方法则可以用到。实际上,我们可以将此方法理解为最简单的概括段落大意。例如下文的示例。

原文:

引文:

原文是关于中美关系的论述,在谈到中美贸易摩擦向“超贸易”领域演变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逻辑这一部分时,作者首先对理论基础和现实逻辑进行了概述。最后总结到,“因此,美国不断打压中国,避免自身利益受到威胁,希望实现利益的重新分配。”作者最后点明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而这一实质性内容作者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才更有说明力。因此,此句便以引用的形式呈现了出来。作者找到了这一篇文献,该文作者对“未来影响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关键因素”进行了预测说明。其中提到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守成大国之间的博弈。博弈的实质是什么?美国有何考虑?作者进行了相关说明,而若是想要引用该文献的观点,则需要把美国展开与中国博弈的实质加以提炼。需要速读此部分信息,理清该部分的逻辑层次,摘取各单元核心内容,对各层信息进行整体概述。该部分着重说明了中美之间有合作有竞争,相互之间的博弈加剧。而作者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希望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二是美国又以遏制、打压中国等措施保持领导地位。之后,加以概述此部分的内容则可得出了原文中的相关信息。此方法需要作者快速抓取引文文献中的部分信息,加以凝练概括。

论文作者若不知如何压缩原始文献中的重要信息,可结合本文的四种方法加以练习。若想要提取原始文献中的核心观点,可先用摘要摘录法;若摘要中的观点有些过于凝练,则可选择纲举目张法和抓关键词句法;若是需要提取原始文献中的部分信息,则可直接使用内容概述法。

作者:张文静(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教研二室学术编辑)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