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科研泡泡,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27U-xlpVFcqYzNUgrTdlw
以下内容摘自Github分享学术不端的内容,供泡泡用户参考,希望大家守住科研诚信底线。
下面我就教教大家我是如何通过篡改数据,窃取研究成果,中英文“一稿两投”等“学术不端手段来解决预期结果不准确,论文成果不够多等学术论文发表的共性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有所收获!
另外,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将以我的代表性SCI论文为例,同时也是申请上述奖项和荣誉的支撑性材料,来阐述我的“学术不端”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我将重点指出我在每篇论文中最具代表性的“学术不端行为”,并将相应的代码共享给大家,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实践!每篇文章所使用代码都没存放在对应文章名字的仓库中,其中包括两个文件夹,一个是我在论文中实际进行“学术不端”的代码(Code_for_Paper
),另一个是不进行“学术不端”前原本的代码(Original_Code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希望大家有精力的情况下,将代码下载下来,自己走一遍,体会一下“学术不端”的快乐。
此外,我还想提醒一下,最好像我一样自己偷偷的使用,不要被导师和同门发现,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使用上述方法所引起的一切后果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01 PAT模型文章(Top期刊TPEL)
这篇文章是我最早的一篇代表作,也是我整个研究的基础。论文全称 Piecewise Analytical Transient Model for Power Switching Device Commutation Unit,主要是提出了一种针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分段解析模型,论文全文可通过点击链接[1]获得。
问题概述
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遇到了预期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因为大家知道,功率半导体开关的建模涉及众多半导体物理知识,像国际先进的Pspice、LTspice等器件仿真软件也只能通过求解强耦合的一组偏微分方程来获得结果,这样的结果非常准确,但缺点就是仿真速度特别慢。为了能够让他仿得快,于是我提出一种PAT模型,将功率半导体开关的动作分成几个阶段,每一段只用简单的解析表达式来计算。由于缺乏对底层机理的考虑,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PAT模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直接将上述结果放在论文中,这毫无疑问会被拒稿。被拒稿则会严重影响我的研究进度,甚至还不得不更改研究方向,那这样我将很难留校了。于是我开发了一种数据放缩的方法,以实验结果为标杆,通过对PAT模型的数据进行合理的修改,从而让PAT模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能够得到高度的一致。
下面我将以论文中的Fig.19-21为例,来详细说明代码修改的地方,并将修改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详细的数据处理代码和验证流程可以在Code_for_PAT_Model[2]中找到。
解决效果
通过以上努力,我成功根除了PAT模型不准确的底层问题。进一步地,通过专业绘图软件将matlab中处理后的数据画出,展示在TPE文章[3]Fig.19, Numerical Convex Lens[4]Fig.10(d)和我的博士论文中。
小结
综上我在这篇文章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5]中:
第二十二条 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02 SVID算法文章(Top期刊TIE)
这篇文章是我第二个代表作,论文全称 Discrete State Event-Driven Simulation Approach With a State-Variable-Interfaced Decoupling Strategy for Large-Scale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主要是提出了一种针对大规模系统的解耦积分算法,论文全文可通过点击链接[6]获得。
问题概述
为了凸显能够仿真大规模系统的特点,我选择了实验室其他人研发的兆瓦级电力电子变压器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的实验波形拿来使用。但是在仿真中我遇到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不匹配的问题,如果直接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放在论文上,那么显著的差异会让审稿人立刻拒掉我的文章,为此,我开发了将纵轴,即仿真数据轴,与横轴,即仿真时间轴,同时进行平移,放大,缩小等操作,从而实现修改后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能够高度吻合。
下面我将以论文中的Fig.11作为例子,来详细说明代码修改的地方,并将修改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详细的数据处理代码和验证流程可以在Code_for_SVID[7]中找到。
解决效果
通过以上努力,我彻底解决了SVID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底层问题。进一步地,通过专业绘图软件将matlab中处理后的数据画出,其中Fig.A1-A2以及Fig.A6-A7展示在期刊论文[8]的Fig11中,并将Fig.A1-A7展示在我的博士论文中。
小结
综上我在这篇文章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中:
第二十二条 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03 Eff应用文章(Top期刊TIE)
这篇文章是我第三个代表作,论文全称 Switching Transient Simulation and System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Megawat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With Discrete State Event-Driven Approach,主要是介绍使用DSED方法来计算兆瓦级变换器的运行效率,论文全文可通过点击链接[10]获得。
问题概述
为了能够计算兆瓦级变换器的损耗,我首先需要在论文中证明我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因此我需要将仿真波形与实际波形作比较,如论文中的Fig.15所示。但是在仿真中我遇到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不匹配的问题,如果直接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放在论文上,那么显著的差异会让审稿人立刻拒掉我的文章,为此,我开发了将纵轴,即仿真数据轴,与横轴,即仿真时间轴,同时进行平移,放大,缩小等操作,此外我还新增了直接使用数学函数来捏造仿真结果的新举措,从而实现修改后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能够高度吻合。
下面我将以论文中的Fig.15作为例子,来详细说明代码修改的地方,并将修改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详细的数据处理代码和验证流程可以在Code_for_Eff[11]中找到。
解决效果
通过以上努力,我彻底解决了损耗计算中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底层问题。进一步地,通过专业绘图软件将matlab中处理后的数据画出,其中Fig.B1-B8分别对应期刊论文[12]的Fig.15的(a)-(5)中,同时将其也写在我的博士论文中。
小结
综上我在这篇文章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13]中:
第二十二条 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04 THSA应用文章(Q2期刊TCAS-1)
除了上述三个代表作外,为了快速不费力地能够有更多的论文,我选择通过更换算例来水论文,例如这篇论文,Event-Driven Approach With Time-Scale Hierarchical Automaton for Switching Transient Simulation of SiC-Based High-Frequency Converter,是将上述的PAT模型重新应用在一个新的系统上,论文全文可通过点击链接[14]获得。
问题概述
通过对上述三篇核心支撑文章的讲解后,大家不难看出,我的PAT模型和仿真结果要想和实验对得上,只能依靠篡改实验数据。所以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为了将PAT模型和其他结果相吻合,我当然也对仿真数据进行了“捏造和篡改”。我相信大家通过上述三篇文章已经基本掌握了篡改数据的方法,那么为了节约篇幅,下面我只展示这篇文章一个图的“学术不端流程”,以凸显我进行“学术不端”的广泛性。
下面我将以论文中的Fig. 10(f-g)图作为例子,来详细说明代码修改的地方,并将修改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详细的数据处理代码和验证流程可以在Code_for_THSA[15]中找到。
解决效果
通过以上努力,我彻底解决了损耗计算中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底层问题。进一步地,通过专业绘图软件将matlab中处理后的数据画出,Fig.C1对应期刊论文[16]的Fig. 10(f-g)中,同时将其也写在我的博士论文中。
小结
综上我在这篇文章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17]中:
第二十二条 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05 三组脉冲文章(Q1期刊JESTPE)
问题概述
上面四篇文章中,我主要遇到预期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我所使用的“数据捏造和篡改”方法(主要包含对数据结果进行删减,捏造,篡改等手段),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下面我将用另一篇论文为例,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论文成果不够多的问题。那么大家可能有疑问,你不可以继续使用相同的方法换算例来水吗?答案是不行的,因为你相同的内容重复多了,审稿人会疲劳。你看我最开始发的都是顶刊TPEL,TIE,后面由于顶刊审稿人疲劳了,我只能发差一点的TCAS-1期刊,并最后只能发开源的IEEE Access了。所以仅靠这种方法是不可持续的。那么我教大家一个小妙招。看看自己课题组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是否有没发表的成果,如果没有的话,那这个小妙招就不适用了。如果有的话,那么恭喜您,又可以喜提文章了。像我就是,将之前毕业师兄的博士论文的第三章,直接翻译成英文,发表在期刊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上,论文题目是Time-Domain and Frequency-Domain Analysis of SiC MOSFET Switching Transients Considering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Drive, and Power Pulses。论文全文可通过点击链接[18]获得。师兄博士论文全文可通过点击链接[19]获得。
解决效果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将对论文[20]进行网页翻译,并和师兄博士论文进行对比,翻译的不好的地方,大家请多担待:
Tips
不知道大家学会了吗,快去检查一下自己的师兄师姐有没有没发表的成果,按照我的方法试一下,这样你除了引言外,绝大部分内容和图片(以我的这篇文章为例,21个图,只需要自己做一个图,可谓是科研产出的最快途径了。但是,需要提醒大家,为了防止被师兄师姐发现,可以等师兄师姐毕业后,再将相关成果进行发表。还是以我为例,我的师兄2018年毕业,我等到2020年才撰写这篇论文,并且列出他已经不存在的邮箱,以避免让他知道)。此外,大家还可以像我一样将一稿多投(中英互译),再增加一下成果数量,这样可以再次大大增加论文数量,由于时间有限,我就不一一列举,我就抛转引玉一篇,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Integral Control[21]英文文章和两篇中文文章文章1[22]和文章2[23]中,我将在文章中用别人文章中的图列在下面:
小结
综上我在这篇文章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24]中:
第二十二条 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
总结
总的来说,我一共有八篇一作SCI论文,其中5篇的实验结果使用了篡改数据,2篇直接抄袭,翻译别人的论文。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449982
- https://github.com/ShiArthur03/ShiArthur03/tree/main/01_Code_for_PAT_Model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449982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809921003441
- https://www.tsinghua.edu.cn/xswyh/info/1018/1018.htm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301371
- https://github.com/ShiArthur03/ShiArthur03/tree/main/02_Code_for_SVID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449982
- https://www.tsinghua.edu.cn/xswyh/info/1018/1018.htm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381002
- https://github.com/ShiArthur03/ShiArthur03/tree/main/03_Code_for_Eff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381002
- https://www.tsinghua.edu.cn/xswyh/info/1018/1018.htm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523592
- https://github.com/ShiArthur03/ShiArthur03/tree/main/04_Code_for_TSHA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523592
- https://www.tsinghua.edu.cn/xswyh/info/1018/1018.htm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337921
- https://github.com/ShiArthur03/ShiArthur03/blob/main/05_Documents_for_Three_Pluse/Paper_File/%E5%8D%9A%E5%A3%AB%E8%AE%BA%E6%96%87-%E7%8E%8B%E6%97%AD%E4%B8%9C.pdf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337921
-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438666
-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z-1yOu6aphO44ZkJHwW1vCblPV511US9ACdrPaqq-BCx2n671KvNZH0HxnnCvPz4M7YnPV_JjOF2fn_uPjwH6E0SnB657ICRG2r8UjEcIzO1HHYsGd69Vw40xRLztpHkOaCSlvxSVHP7_I-aVdIPGhA1soDMQWXT&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z-1yOu6aphPYrNiHdu4ksCBjV5AfR3xNLZFyn2DfadADxusleU9VBIrcpfaqAarPOu4kTel7UuhWGCWTf001ANmjNfCfJ2vYZlVLOjhMvcdrWUIz1gtYcfSM11LCUpKlFKvMO7dqQX3lo4Ad04y6DsBMjP1g-9iP&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https://www.tsinghua.edu.cn/xswyh/info/1018/1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