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2024年5月30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依托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集中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致力于打造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根据工作安排,现组织开展2024年度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采集项目申报工作,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资格

(一)拟采集的科学家应具备下列条件

1.年龄在80岁以上的两院院士,或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2.如申请采集已去世科学家,需补充提交资料调研报告;如申请采集非院士,需要采集对象所在机构和全国学会出具正式推荐函。

(二)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较强研究实力的独立法人单位;

2.能够提供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

3.不接受个人直接申报。

(三)项目团队应具备下列条件

采集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沟通协调人员、口述资料采集人员、实物资料采集人员、音像资料采集人员等组成,核心成员3-5人为宜,其中项目负责人1-2人。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与采集对象(科学家)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对其学术经历、科研成就较为熟悉。

2.具有高水平完成项目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3.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曾承担的采集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不能申请新的采集项目。

项目组成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与科学家建立起长期良好沟通关系的人员;

2.与科学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或具备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的人员;

3.具有较好历史学、图书情报学等专业素养的人员;

4.研究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较强的人员;

5.当地主要新闻机构的媒体从业人员。

二、申报流程

请各有关单位征求科学家意向,获得同意后,组织填写《项目申报书》,并于2024年7月21日前将PDF格式电子版材料(需科学家本人或委托人签章)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邮件名称请用以下格式:科学家姓名+项目申报单位+申报人姓名。纸质版材料寄(送)至国家科技传播中心。

三、资料采集的类型

1.手稿类,包括著作手稿、专利手稿、期刊论文手稿、讲话稿、会议报告、研究报告、日记、工作笔记、讲义等;

2.信件类,包括书信、贺卡、推荐信、Email等;

3.证书、证章类,包括奖状、证章、证书、荣誉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科研成果获奖证书、聘书、任命书等;

4.同行学术评价类,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评价、专业期刊上的评价、评选院士时的学术评价以及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学术评价;

5.档案类,包括从校史馆、档案馆采集来的学籍表、花名册、成绩单、人事档案、科研档案等,此类信息请标注档案密级;

6.照片类,包括科学家参加国务或政务活动、学术活动、外事活动、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的重要照片;

7.报道类,包括报纸、杂志(指非学术期刊)、新闻媒体、网络上的报道和采访(文字稿)。2000年以后的报道,仅需提供相关信息;

8.著作类,包括专著(如图书、科学报告、项目报告、年鉴、字词典、教材等)、译著、论文集(如论文集、会议文集)、期刊论文、专利说明、图书的前言、序言或后记。2000年以后的出版物,仅需提供相关文献信息;

9.传记类,包括自传、回忆录、获奖历程、纪念文集等;

10.视频类,包括访谈录像、科学家参加各种活动的录像、影片以及电视、网络播放的多媒体资料;

11.音频类,包括访谈录音、讲课录音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讲话录音;

12.口述录音整理资料;

13.图纸类,包括地图、工程图等各种图纸类;

14.其他类,其他与科学家学术成长过程有关的资料,包括书画、图表、项目资料(包括项目申请、报告、批文和文件等)、会议资料等;

15.采集成果类,包括资料长编、研究报告、年表、采集工作日志等;采集过程中形成的非正式出版成果,例如采集小组为科学家整理制作的画册、文集或选集,以及采集小组编制的视频资料文件;采集小组署名的已正式发表的论著、报道等。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文静   张楠

电  话:010-87413503   13821898111

电子信箱:caijigongcheng@163.com

报送地址: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3号)

附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采集项目申报书.doc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024年7月10日